康熙不给孔子墓下跪,大臣遮住墓碑上一个字后,康熙立刻跪下磕头

日韩剧 2017-12-29 20:10:03
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61年,在此期间他曾经六次巡游江南,在这六次行程中,有三次途径山东并在此停留。康熙在山东停留的时间里,先后去了泰山和曲阜,在两地考察的康熙做了很多对当地百姓有利的大好事,比如减免赋税、奖励官员等等。但康熙在泰山和曲阜时,有三件事坚决不做,反映出康熙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圣君。 第一件:只祭泰山,不封禅。 公元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路过山东时,曾经在泰山脚下的泰安城下榻居住。当时有大臣向康熙进言说,皇上应该效法古代“受命于天”的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泰山封禅大典由来已久,它的隆重程度甚至超过皇帝的登基大典,历史上只有少数政绩卓著的皇帝才有资格举行泰山封禅大典,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等千古帝王,都曾经专门赶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康熙听完大臣的建议之后,拒绝了举办封禅大典,康熙对百官说:历代帝王举办封禅大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之心,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后也没有得到老天的眷顾,此种劳民伤财之举实不足取。康熙虽然拒绝了举行泰山封禅大典,但出于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敬畏,康熙还是来到泰山,举行了象征性质的祭祀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躬祀之为万民祈福”。 第二件:不看舍身崖 康熙和大臣一起登上泰山之后,有当地官员建议康熙去舍身崖参观。舍身崖位于泰山日观峰南面,三面陡壁,下临深渊,地势极为险要。在当地百姓之中,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习俗,如果家中父母得了疾病,子女常常有人来此跳崖轻生,以此显其孝心、诚心,换取神灵对父母保佑。 康熙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训斥当地官员说:老百姓愚昧无知,以为舍身忘死就是孝顺,难道他们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孔子曾云“父母惟子之疾是忧。”子女生病,父母忧愁得不得了;当子女的舍身寻死,不能奉养父母,这是最大的不孝,这样的地方看它做什么。 随后康熙给当地官员下旨,要他们严格禁止再有百姓跳崖事情发生。泰山官员等到康熙走后,立刻派人在舍身崖周围修建了围墙,禁止百姓私自进去,而且还派专门的人守护,使得来此处轻生的百姓减少很多。康熙态度鲜明地反对并制止这一残害生命的陋俗,彰显了他慈悯百姓的宽广胸怀。 第三件:拜祭孔子墓,三拜九叩 在这次南巡结束之后,康熙回京城再次经过山东,康熙来到了孔子的家乡曲阜。十一月十七日,康熙在曲阜官员和孔子后人的陪同下,前往孔庙拜祭。康熙进入孔庙之后,在孔子像前行三拜九叩大礼,并献上祭文。拜祭完孔庙之后,康熙又来到孔林拜祭孔子墓。按照规矩,康熙应该在孔子墓前行三拜九叩大礼,可是康熙站在孔子墓碑前,却久久没有下跪。 一旁的引驾官孔尚任(剧作家,《桃花扇》作者)看出了康熙的心思,便灵机一动,先让康熙到一旁稍坐休息一下。过了一会,孔尚任才来让康熙重新来到孔子墓前,这次康熙恭恭敬敬地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对此,在场的官员都大惑不解,孔子的后人衍圣公孔毓圻事后也向孔尚任询问其中原因。 孔尚任对他们解释道:最初皇上不跪拜孔子墓,是因为他看到孔子墓碑上写的是,大明正统八年大书法家黄养正篆书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康熙认为,天无二日,国无二王。自己身为一国之主,不能再拜王。康熙拜祭的孔子是拜师而不是拜王。所以孔尚任才叫康熙到一旁休息一会,他则找来一块黄布,将孔子墓碑上的“王”字遮挡住了。当康熙再次来到墓前时,已看不到“王”字了,所以才向他敬仰的先师行了大礼。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靠谱的公众号,请直接扫描上方公众号关注之后,发送想要索取的资源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