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时的十大冤家死对头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感到过瘾的事儿,这种例子哪个朝代都有,三国时代最多——两个完全同一当量的英雄,却偏偏不在同一个阵营,好象老天爷故意的安排,安排他们给后人演出一幕幕好戏。
NO1曹丕VS曹植
三国时候有不少萧墙之争,以二曹对抗的级别最高。这两个人确实都是略不出世的天才型人物,曹植的文章震烁古今,曹丕的诗词也别具新风(有空大家看看他写的《美人诗》,情意绵绵,相当的温柔。);曹丕在政务上熟稔老练,曹植呢?担任邺令时也是出类拔萃;真不知道,你说曹操怎么这么会生啊,两个儿子是个顶个的呱呱叫。最后曹操自己都发愁了立谁呢?
最后还是曹丕心眼儿多,把曹植给干败了,曹操对曹丕也很满意,就是有一点不太放心。有一次他私下对曹丕说“你不要太信任司马懿了,这个人眼睛象狼一样,我看了心悸,以后他一定会坏了咱们的后代。”曹丕没当回事儿。
后来曹操死了,曹丕立刻把曹植找来,他恨透了曹植,想找个最毒辣的招数来羞辱他。想来想去,自己最嫉妒他的诗才,就命令他七步内写首诗,结果曹植做出来了。曹丕没办法,只好把他贬回了封国。后来曹丕伐吴回来,还到山东去看了曹植,大概哥俩叙旧以后又念了念兄弟的感情,曹丕封曹植为陈王。
不过曹丕由于发自对曹植的憎恨,对宗师的兄弟都非常苛刻,四弟白马王曹彪被他给逼迫服毒自殺。曹姓的诸王也被他拼命的挤兑,依仗和府邸的规模都大幅度裁减,宗师的王爷们受到的待遇很差,还经常被地方官欺负。同时呢,却非常信任外姓大臣,比如司马懿,这也给后来的变乱创造了条件,设想一下,假如宗师兄弟们有权利的话,后来司马懿就算是叛变,只要有个有威望有势力的曹姓王爷站出来一挥手来个“清君侧”,司马懿还真不好弄呢。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曹植勾引了曹丕的美女老婆甄夫人,还写了著名的《感甄赋》。后来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果然杀了甄夫人,更加印证了这个说法。明帝曹睿(就是甄夫人亲生的儿子)继承了皇帝位后,曾经想毁掉《感甄赋》,读了以后觉得文章太美了,没舍得下手,但是还是觉得名字不雅,容易引起人议论,就改名为《洛神赋》。这样看来事情原来越有眉眼了,弄不好明帝曹睿就是曹植的儿子也不好说呢。
对抗级别9
NO2姜维VS邓艾
演义里有描述,这两个人的对抗也是非常的精彩。在邓艾之前,姜维在西线几乎没有遇到对手,打一仗胜一仗,还获得了祧西大捷那样的胜利,歼灭了好几万魏军,比诸葛亮的战果都大。
可是邓艾一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举两个例子一;有一次,姜维在在白水跟邓对峙,姜维初战有点儿小小的不顺利,于是派廖化把大营向邓艾那里移动,自己玩儿了个金阐脱壳,跑到后面去抄袭洮城。邓艾一看就明白了,对手下说“别傻忽忽的在这儿跟廖化耗了,没看到打了败仗还移营靠近我军的,这分明是想粘住我,姜维一定去偷袭洮城了。”于是带兵星夜去了洮城,占领了城池,才没有失败。
二;就是段谷大捷,当时姜维和胡济约好在分兵两路在南安汇合,结果胡济迟到了,没来。邓艾打了个时间差,在姜维行军路上埋伏,把姜维打了个大败。还有就是后来的侯和大捷,也是邓艾占了上风。
后来攻克成都以后,邓宴请手下的将领,喝醉酒后得意洋洋的说“要说姜维啊,真可以算是当代的健儿了,可惜他遇到了我,所以才走投无路啊。”
不过钟会非常钦佩姜维,写信劝降他说“我在魏国的时候就听说过你在巴州和汉中建立的威名,当时就很景仰你,希望你能来,让我好好的瞻仰一下您的尊容。”姜维当时确实也报着恢复故国的念想,私下告诉后主“您再忍忍,我马上就能帮助您恢复国土。”姜维于是假装投降了钟会,钟会乐坏了,写信给司马昭说“中原的名士,没有一个能和姜维相比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姜维临死之前,还是拉了邓艾当垫背的。
对抗级别8.5
NO3魏延VS杨仪
我一直觉得魏延是个人才,没得到重用,在诸葛亮手下受杨仪这种低级别人物的气,真为他很不平。
杨仪这个人,没什么大才华,有点儿小聪明。擅长干琐碎的事儿,调集点儿粮草啊,管理管理钱财啊,是个好手,偏偏诸葛亮就喜欢这样的,给了他一个长史的小官。这家伙还抱着鸡毛当令箭,牛比上了。除了拍诸葛亮的马屁外谁的帐也不买,偏偏魏延也是个要强的主儿,事事都要拔尖。两个人就干上了,诸葛亮生前为了调和两个人的关系没少费劲。两个人不和的事儿连孙权都知道了,孙权对蜀汉的使者说“我看这两个人够戗,如果你家丞相不在了,这两个家伙肯定要闯祸。”
后来果然,诸葛亮死了以后,杨仪和魏延为了争兵权,打了起来,魏延这个人得罪的人比较多,谁都不给他说好话。杨仪就借机会使劲儿的诋毁他,后来派马代杀了魏延,把脑袋拿给了杨仪。杨仪居然踩着魏延的头颅,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狗奴才,你倒是起来跟我斗啊?”
后来杨仪又开始嫉妒蒋碗,蒋碗可不跟他客气,狠狠的奏了他一本,弄死他了。这个小人终于得到了应得的下场,也算是给魏延出了口恶气。
对抗当量6
NO4孙权VS张辽
曹操阵营里猛将不少,可是真正有全才的大将不多,张辽算一个(还有个人是徐晃,能让关羽看得上眼的恰恰就是这两个人。)
合肥之战中,演义里有精彩的描述,其实史书上要更精彩,可惜罗贯中不愿意过分美化。当时孙权带领十万人来进攻合肥,张辽呢,兵非常少,就选择了八百骑兵作为敢死队,出城跟孙权玩命。张辽一出城就向孙权猛冲,孙权一时给打蒙了,吓得逃到土坡上提枪自卫。张辽左突右冲,边打边喊“孙权,你过来,我跟你过两招。”打了好几个时辰,张辽看差不多了,收队!这个时候吴兵也缓过来了,围住了几十个张辽的骑兵,那几十个人边打边喊“张将军,你不要我们了?”张辽气冲牛斗,翻身杀进去把那几十个人救了,大模大样的回去了。这一战可不得了,魏军士气高涨,虽然人少,还是利用城郭打败了好几次孙权的进攻。后来孙权没办法,撤军了,没有想到张辽那么点儿人还敢出来追,吴军没有准备,吃了大亏,孙权也差点让人家俘虏。张辽这一仗打出了养老的本钱,立刻被任命为对付孙权的方面军大将。
后来曹操巡视张辽战斗过的地方,叹息了很久;曹丕继承了皇帝位后,下诏书表扬张辽“你和李典打的那场仗太漂亮了,用八百人击败了吴军十万,让敌人至今士气都振作不起来。”
后来曹丕带兵讨伐东吴,当时张辽病了,走路都困难。曹丕下令“抬也要把他抬过去,你不用打仗,露个面让孙权知道就成了。”结果孙权果然还心有余悸“张辽即使病了,也不能小看。”
对抗当量8
NO5关羽VS吕蒙
这两个人真的是拆不开的冤家,解不开的对头。罗贯中恨吕蒙恨得要死,给他设计了一个最悲惨、最痛苦的死法——关羽的灵魂附体,罗贯中气他气得都昏了头了,一点儿也不考虑历史的逻辑。
周鱼死后,鲁肃代替了他的职位,鲁肃一直主张跟刘备搞和好。吕蒙不这样看,有一次他跟鲁肃谈到了西边的军事,吕蒙说“关羽这个人啊,是熊虎一样的臣子,睡在国家的身边,真的不能掉以轻心。我思考了一些策略,专门对付他的,我跟您好好谈谈。。。”
后来的吕蒙就多次撺掇孙权讨伐关羽,孙权说“其实有关羽这样的人在荆州也不错,他替咱们去阻挡曹操嘛。”吕蒙一听急了“难道我们东吴的大将都是吃素的?拿下荆州以后,您派潘彰守白帝城,甘宁守江陵,派蒋钦带领一万水军在长江巡视,我带兵为国家进取镶阳。这样安排还用得着关羽?”孙权答应了,于是就派吕蒙谋划。
三国演义说刘备自己割让了桂阳、长沙等地方给了孙权,其实不是,是孙权派吕蒙攻下来的!!!刘备拿下西川后,孙权要求他还荆州,刘备说“等我打下汉中再说。”孙权气坏了“这是借口不还,打。”于是派鲁肃在益阳阻挡关羽,派吕蒙进攻零陵。刘备一听也火了,带着马超、张飞就顺长江下来了,一直到了公安。吕蒙这个时候已经攻克了零陵,北上和鲁肃汇合,大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曹操又来捣乱,派夏侯渊等人进攻巴西,刘备没办法,只好顺水推舟,把三个郡让给了孙权。
后来关羽北上讨伐曹仁,在江陵留了不少人,就是怕吕蒙再来。吕蒙于是假装生病,回去了,关羽也放松了警惕,结果吕蒙白衣渡江……
对抗当量8
NO6刘璋VS张鲁
刘璋的爹叫刘焉,当时很有名气,他很早就做过冀州的刺史,是汉朝一大堆宗亲里相当有出息的一个。汉朝末年,黄巾变乱,他也纠集了队伍。部下有个谋士说“西川这个地方不错,您应该占据,当年汉高祖不就是得到这个地方才赢得了天下吗?”刘焉于是就开始谋划这个事儿,他利用自己宗亲的身份请求讨伐西川,领得了益州牧。后来平定了叛乱,他不想走,就扶持手下一个叫张鲁的人,让他到汉中去,干什么呢?招安当时流行于汉中的“五斗米”道,专门负责暗杀往来于长安和成都的汉朝使者。
刘焉就借口说地方上不安静,自己走不开,安心的开始当他的西川之主。后来他死了,把位子留给了儿子刘璋,刘璋非常的暗弱,弹压不了下属,张鲁这个时候成了气候,想摆脱他。刘璋呢,一气之下,把张鲁的母亲给杀了。从此两个人开始了长达十来年的互相撕杀,张鲁军队是用宗教洗过脑的,战斗力比较强。刘璋不是对手,老吃亏,于是就想找人帮忙,先是找曹操,曹操没理他,还羞辱了使者张松,最后张松没办法,只好去荆州跟刘备商量。。。。。。
对抗当量6
NO7孙坚VS董卓
孙坚这个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讨伐董卓的时候那么卖力气,董卓跟袁氏一门有仇,关孙坚个屁事儿啊。后来查了查《后汉书》才明白,原来孙坚和董卓还一起共事过呢。
东汉灵帝后期,关西的边章、韩遂Z反,东汉派大臣张温去讨伐,张温手下有两员猛将董卓和孙坚。当时董卓比较有名气,张温事事都依赖他,孙坚有点儿不高兴,暗地里对张温说“董卓算个什么东西,您是真正的主将,代表天子来讨伐叛逆,应该拿出自己的威风来,不要在董卓面前低三下四的。”张温不听,这个缺心眼儿还一不留神把这话让董卓知道了,董卓恨死了孙坚,拼命的排挤他。
后来董卓发达了,孙坚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报名跟随诸侯讨伐董卓,诸侯来是来了,都不卖力气,怕自己吃亏。孙坚不怕,仗仗往前冲,董卓被他搞的都没有办法,跟李儒说“关东诸侯都有个小算盘,就是孙坚,太憨了,拼了老本跟我打。”孙坚呢,还老吃自己人的亏,袁术不给他粮食,他去袁术的大营嚷嚷“您的叔叔一家都让董卓杀了,我说不好听点的,这么卖力气是为了你报仇,你还有没有良心啊?”袁术一听很羞愧,立刻把押粮官杀了安抚孙坚。
后来孙坚被刘表杀了,董卓高兴坏了,一个劲儿的放鞭炮。
对抗当量7
NO8 公孙赞VS袁绍
这两个人可以说也是渊源颇深,袁绍为什么夺得了河北?公孙赞还真出了一把子力气呢。袁绍打董卓失败后,没地方安身,就来到了冀州,当时冀州牧韩复并没有准备接纳他,袁绍就想了个办法,给公孙赞写信“咱们俩一块进攻冀州,到手后平分怎么样?”公孙赞当然同意了,于是就进兵。
这个姓韩的州牧一下子谎了,手下一个被袁绍收买的谋士趁机说“袁绍的名气天下都知道,他现在就在这里,为什么不找他来帮忙呢?”韩复一听就赶快把袁绍找来,袁绍趁机夺得了冀州。可是过后又反悔,压根不跟公孙赞提平分的事儿了。
公孙赞被耍了,那他哪儿干啊,立刻纠集幽州兵,讨伐袁绍。前面提过,幽州兵是相当凶猛善战的,而且公孙赞还训练了精锐的骑兵,都骑白马,人称公孙赞“白马将军”。特别的厉害,公孙赞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敌人一看到白马来了,就立刻逃跑。袁绍当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胜利,一次战役中,被公孙赞逼迫的逃到土墙里蹲坑。袁绍也实在给气的不行了,豁出去了,从坑里跳出来把帽子往地上一扔,破口大骂“我今天不抓住这小子,我就不是人!”结果两个人拉拉扯扯在北方打了好几年,后来袁绍逐渐占据了上风,把公孙赞给灭了。
袁绍的实力一直很一般,得到幽州以后,他的军力成倍的增长,这个时候才成为了诸侯之冠。
对抗当量8.5
NO9 司马懿VS诸葛亮
这两个人是真正的对手,诸葛亮谋略为一代之冠,可是到了司马懿这里偏偏壮志难酬;司马懿呢?百战百胜,偏偏到了诸葛亮这里就变成了缩头乌龟。司马懿在西线对抗诸葛亮时候的窝囊样儿手下的大将都看不顺眼,埋怨司马懿不打仗,自己立不了功,耽误前程,为了这个事儿还差点哗变。最后司马懿被逼迫的实在没法子,只好给皇帝写信,请求皇帝帮他唱双簧,才总算弹压下去。诸葛亮听了这个事儿笑着对姜维说“司马懿要是能搞定我的话,怎么会出这种主意,他这也是被逼得没办法。”
后来在《晋书。宣帝记》里,唐太宗李世民都忍不住写了段评论(《晋书》是唐朝时候唐太宗组织编写的。)“我一直搞不明白司马懿这个人,他在讨伐辽东公孙渊的时候,那谋略,那筹划,简直跟孙子吴起差不多,多么英明啊。可是一到了西线对抗诸葛亮,为什么变的那么怯懦和胆小呢?自古以来关西就盛产强劲的士兵和精良的战马,而且司马懿手里还有训练多年的幽州精锐,都是打老了仗的兵油子。纠集全天下的粮饷,战斗力绝对要超过远来疲惫的蜀军,可是司马懿惧怕诸葛亮的威名,太谨慎小心了,从这点上,我就认为他不能算是个良将。”李世民可以说是懂得兵法的专业人士,他的评论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那只能解释为司马懿太惧怕诸葛亮了。
更加神妙的是,两个人虽然是敌人,却保持着一种不错的私交!还经常通信呢,《三国志。黄权传》里这样写黄权投奔了魏国(夷陵之战时负责保护刘备侧翼,刘备战败后路被陆逊卡断,只好投降了魏。),司马懿很佩服他的气宇,写信给诸葛亮说“先生啊,你不知道,黄权这个人真是个痛快人,跟他交往,你不知不觉就会被他的风采迷倒呢。”两个战场上斗红了眼睛的公鸡,居然有闲心写信来评论这么个小人物,让人感动之余还真觉得有那么点儿好玩儿。
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巡视他的营寨,说出了当时人们对于诸葛亮最高的评价“天下奇才!”这话出于司马懿之口再正常不过,他有切身的体会,最有發言权了。
对抗当量9.5
NO10刘备VS曹操
完全没的说,没有这两个人就没有三国的历史。当然有人要问“孙权呢?”孙权不算,如果不是刘备派诸葛亮一个劲儿的挑唆孙权联合自己对抗曹操,那有没有赤壁之战还两说着呢。而且赤壁之战刘备也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有的史书甚至提到赤壁之战的时候根本不说孙权的抵抗。比如《三国志。武帝记》里边就这样写“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提都不提周渔的名字。
曹操对刘备的痛恨是非常深的,他对孙权都没有那么恨,还曾经赞赏的夸奖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三国志。某人》里说到某人(绝对有这个人,让我忘记了)跟刘备有旧交情,当时有传言说刘备死了,大臣们都跑到曹操那里去庆贺,只有某人没有去。一听说传言刘备死了,曹操就开宴席庆祝,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曹操是多么的嫉恨刘备。
刘备也很讨厌曹操,有一次对庞统说“我什么事儿都和曹操对着干,他急噪,我缓慢;他刑法严峻,我待人宽厚;他多疑,我信任下属。这些方面我都不和他学,我就能够成事。”
后人为这个还写了首诗——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对抗当量10
NO1曹丕VS曹植
三国时候有不少萧墙之争,以二曹对抗的级别最高。这两个人确实都是略不出世的天才型人物,曹植的文章震烁古今,曹丕的诗词也别具新风(有空大家看看他写的《美人诗》,情意绵绵,相当的温柔。);曹丕在政务上熟稔老练,曹植呢?担任邺令时也是出类拔萃;真不知道,你说曹操怎么这么会生啊,两个儿子是个顶个的呱呱叫。最后曹操自己都发愁了立谁呢?
最后还是曹丕心眼儿多,把曹植给干败了,曹操对曹丕也很满意,就是有一点不太放心。有一次他私下对曹丕说“你不要太信任司马懿了,这个人眼睛象狼一样,我看了心悸,以后他一定会坏了咱们的后代。”曹丕没当回事儿。
后来曹操死了,曹丕立刻把曹植找来,他恨透了曹植,想找个最毒辣的招数来羞辱他。想来想去,自己最嫉妒他的诗才,就命令他七步内写首诗,结果曹植做出来了。曹丕没办法,只好把他贬回了封国。后来曹丕伐吴回来,还到山东去看了曹植,大概哥俩叙旧以后又念了念兄弟的感情,曹丕封曹植为陈王。
不过曹丕由于发自对曹植的憎恨,对宗师的兄弟都非常苛刻,四弟白马王曹彪被他给逼迫服毒自殺。曹姓的诸王也被他拼命的挤兑,依仗和府邸的规模都大幅度裁减,宗师的王爷们受到的待遇很差,还经常被地方官欺负。同时呢,却非常信任外姓大臣,比如司马懿,这也给后来的变乱创造了条件,设想一下,假如宗师兄弟们有权利的话,后来司马懿就算是叛变,只要有个有威望有势力的曹姓王爷站出来一挥手来个“清君侧”,司马懿还真不好弄呢。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曹植勾引了曹丕的美女老婆甄夫人,还写了著名的《感甄赋》。后来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果然杀了甄夫人,更加印证了这个说法。明帝曹睿(就是甄夫人亲生的儿子)继承了皇帝位后,曾经想毁掉《感甄赋》,读了以后觉得文章太美了,没舍得下手,但是还是觉得名字不雅,容易引起人议论,就改名为《洛神赋》。这样看来事情原来越有眉眼了,弄不好明帝曹睿就是曹植的儿子也不好说呢。
对抗级别9
NO2姜维VS邓艾
演义里有描述,这两个人的对抗也是非常的精彩。在邓艾之前,姜维在西线几乎没有遇到对手,打一仗胜一仗,还获得了祧西大捷那样的胜利,歼灭了好几万魏军,比诸葛亮的战果都大。
可是邓艾一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举两个例子一;有一次,姜维在在白水跟邓对峙,姜维初战有点儿小小的不顺利,于是派廖化把大营向邓艾那里移动,自己玩儿了个金阐脱壳,跑到后面去抄袭洮城。邓艾一看就明白了,对手下说“别傻忽忽的在这儿跟廖化耗了,没看到打了败仗还移营靠近我军的,这分明是想粘住我,姜维一定去偷袭洮城了。”于是带兵星夜去了洮城,占领了城池,才没有失败。
二;就是段谷大捷,当时姜维和胡济约好在分兵两路在南安汇合,结果胡济迟到了,没来。邓艾打了个时间差,在姜维行军路上埋伏,把姜维打了个大败。还有就是后来的侯和大捷,也是邓艾占了上风。
后来攻克成都以后,邓宴请手下的将领,喝醉酒后得意洋洋的说“要说姜维啊,真可以算是当代的健儿了,可惜他遇到了我,所以才走投无路啊。”
不过钟会非常钦佩姜维,写信劝降他说“我在魏国的时候就听说过你在巴州和汉中建立的威名,当时就很景仰你,希望你能来,让我好好的瞻仰一下您的尊容。”姜维当时确实也报着恢复故国的念想,私下告诉后主“您再忍忍,我马上就能帮助您恢复国土。”姜维于是假装投降了钟会,钟会乐坏了,写信给司马昭说“中原的名士,没有一个能和姜维相比的。”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姜维临死之前,还是拉了邓艾当垫背的。
对抗级别8.5
NO3魏延VS杨仪
我一直觉得魏延是个人才,没得到重用,在诸葛亮手下受杨仪这种低级别人物的气,真为他很不平。
杨仪这个人,没什么大才华,有点儿小聪明。擅长干琐碎的事儿,调集点儿粮草啊,管理管理钱财啊,是个好手,偏偏诸葛亮就喜欢这样的,给了他一个长史的小官。这家伙还抱着鸡毛当令箭,牛比上了。除了拍诸葛亮的马屁外谁的帐也不买,偏偏魏延也是个要强的主儿,事事都要拔尖。两个人就干上了,诸葛亮生前为了调和两个人的关系没少费劲。两个人不和的事儿连孙权都知道了,孙权对蜀汉的使者说“我看这两个人够戗,如果你家丞相不在了,这两个家伙肯定要闯祸。”
后来果然,诸葛亮死了以后,杨仪和魏延为了争兵权,打了起来,魏延这个人得罪的人比较多,谁都不给他说好话。杨仪就借机会使劲儿的诋毁他,后来派马代杀了魏延,把脑袋拿给了杨仪。杨仪居然踩着魏延的头颅,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狗奴才,你倒是起来跟我斗啊?”
后来杨仪又开始嫉妒蒋碗,蒋碗可不跟他客气,狠狠的奏了他一本,弄死他了。这个小人终于得到了应得的下场,也算是给魏延出了口恶气。
对抗当量6
NO4孙权VS张辽
曹操阵营里猛将不少,可是真正有全才的大将不多,张辽算一个(还有个人是徐晃,能让关羽看得上眼的恰恰就是这两个人。)
合肥之战中,演义里有精彩的描述,其实史书上要更精彩,可惜罗贯中不愿意过分美化。当时孙权带领十万人来进攻合肥,张辽呢,兵非常少,就选择了八百骑兵作为敢死队,出城跟孙权玩命。张辽一出城就向孙权猛冲,孙权一时给打蒙了,吓得逃到土坡上提枪自卫。张辽左突右冲,边打边喊“孙权,你过来,我跟你过两招。”打了好几个时辰,张辽看差不多了,收队!这个时候吴兵也缓过来了,围住了几十个张辽的骑兵,那几十个人边打边喊“张将军,你不要我们了?”张辽气冲牛斗,翻身杀进去把那几十个人救了,大模大样的回去了。这一战可不得了,魏军士气高涨,虽然人少,还是利用城郭打败了好几次孙权的进攻。后来孙权没办法,撤军了,没有想到张辽那么点儿人还敢出来追,吴军没有准备,吃了大亏,孙权也差点让人家俘虏。张辽这一仗打出了养老的本钱,立刻被任命为对付孙权的方面军大将。
后来曹操巡视张辽战斗过的地方,叹息了很久;曹丕继承了皇帝位后,下诏书表扬张辽“你和李典打的那场仗太漂亮了,用八百人击败了吴军十万,让敌人至今士气都振作不起来。”
后来曹丕带兵讨伐东吴,当时张辽病了,走路都困难。曹丕下令“抬也要把他抬过去,你不用打仗,露个面让孙权知道就成了。”结果孙权果然还心有余悸“张辽即使病了,也不能小看。”
对抗当量8
NO5关羽VS吕蒙
这两个人真的是拆不开的冤家,解不开的对头。罗贯中恨吕蒙恨得要死,给他设计了一个最悲惨、最痛苦的死法——关羽的灵魂附体,罗贯中气他气得都昏了头了,一点儿也不考虑历史的逻辑。
周鱼死后,鲁肃代替了他的职位,鲁肃一直主张跟刘备搞和好。吕蒙不这样看,有一次他跟鲁肃谈到了西边的军事,吕蒙说“关羽这个人啊,是熊虎一样的臣子,睡在国家的身边,真的不能掉以轻心。我思考了一些策略,专门对付他的,我跟您好好谈谈。。。”
后来的吕蒙就多次撺掇孙权讨伐关羽,孙权说“其实有关羽这样的人在荆州也不错,他替咱们去阻挡曹操嘛。”吕蒙一听急了“难道我们东吴的大将都是吃素的?拿下荆州以后,您派潘彰守白帝城,甘宁守江陵,派蒋钦带领一万水军在长江巡视,我带兵为国家进取镶阳。这样安排还用得着关羽?”孙权答应了,于是就派吕蒙谋划。
三国演义说刘备自己割让了桂阳、长沙等地方给了孙权,其实不是,是孙权派吕蒙攻下来的!!!刘备拿下西川后,孙权要求他还荆州,刘备说“等我打下汉中再说。”孙权气坏了“这是借口不还,打。”于是派鲁肃在益阳阻挡关羽,派吕蒙进攻零陵。刘备一听也火了,带着马超、张飞就顺长江下来了,一直到了公安。吕蒙这个时候已经攻克了零陵,北上和鲁肃汇合,大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曹操又来捣乱,派夏侯渊等人进攻巴西,刘备没办法,只好顺水推舟,把三个郡让给了孙权。
后来关羽北上讨伐曹仁,在江陵留了不少人,就是怕吕蒙再来。吕蒙于是假装生病,回去了,关羽也放松了警惕,结果吕蒙白衣渡江……
对抗当量8
NO6刘璋VS张鲁
刘璋的爹叫刘焉,当时很有名气,他很早就做过冀州的刺史,是汉朝一大堆宗亲里相当有出息的一个。汉朝末年,黄巾变乱,他也纠集了队伍。部下有个谋士说“西川这个地方不错,您应该占据,当年汉高祖不就是得到这个地方才赢得了天下吗?”刘焉于是就开始谋划这个事儿,他利用自己宗亲的身份请求讨伐西川,领得了益州牧。后来平定了叛乱,他不想走,就扶持手下一个叫张鲁的人,让他到汉中去,干什么呢?招安当时流行于汉中的“五斗米”道,专门负责暗杀往来于长安和成都的汉朝使者。
刘焉就借口说地方上不安静,自己走不开,安心的开始当他的西川之主。后来他死了,把位子留给了儿子刘璋,刘璋非常的暗弱,弹压不了下属,张鲁这个时候成了气候,想摆脱他。刘璋呢,一气之下,把张鲁的母亲给杀了。从此两个人开始了长达十来年的互相撕杀,张鲁军队是用宗教洗过脑的,战斗力比较强。刘璋不是对手,老吃亏,于是就想找人帮忙,先是找曹操,曹操没理他,还羞辱了使者张松,最后张松没办法,只好去荆州跟刘备商量。。。。。。
对抗当量6
NO7孙坚VS董卓
孙坚这个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讨伐董卓的时候那么卖力气,董卓跟袁氏一门有仇,关孙坚个屁事儿啊。后来查了查《后汉书》才明白,原来孙坚和董卓还一起共事过呢。
东汉灵帝后期,关西的边章、韩遂Z反,东汉派大臣张温去讨伐,张温手下有两员猛将董卓和孙坚。当时董卓比较有名气,张温事事都依赖他,孙坚有点儿不高兴,暗地里对张温说“董卓算个什么东西,您是真正的主将,代表天子来讨伐叛逆,应该拿出自己的威风来,不要在董卓面前低三下四的。”张温不听,这个缺心眼儿还一不留神把这话让董卓知道了,董卓恨死了孙坚,拼命的排挤他。
后来董卓发达了,孙坚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报名跟随诸侯讨伐董卓,诸侯来是来了,都不卖力气,怕自己吃亏。孙坚不怕,仗仗往前冲,董卓被他搞的都没有办法,跟李儒说“关东诸侯都有个小算盘,就是孙坚,太憨了,拼了老本跟我打。”孙坚呢,还老吃自己人的亏,袁术不给他粮食,他去袁术的大营嚷嚷“您的叔叔一家都让董卓杀了,我说不好听点的,这么卖力气是为了你报仇,你还有没有良心啊?”袁术一听很羞愧,立刻把押粮官杀了安抚孙坚。
后来孙坚被刘表杀了,董卓高兴坏了,一个劲儿的放鞭炮。
对抗当量7
NO8 公孙赞VS袁绍
这两个人可以说也是渊源颇深,袁绍为什么夺得了河北?公孙赞还真出了一把子力气呢。袁绍打董卓失败后,没地方安身,就来到了冀州,当时冀州牧韩复并没有准备接纳他,袁绍就想了个办法,给公孙赞写信“咱们俩一块进攻冀州,到手后平分怎么样?”公孙赞当然同意了,于是就进兵。
这个姓韩的州牧一下子谎了,手下一个被袁绍收买的谋士趁机说“袁绍的名气天下都知道,他现在就在这里,为什么不找他来帮忙呢?”韩复一听就赶快把袁绍找来,袁绍趁机夺得了冀州。可是过后又反悔,压根不跟公孙赞提平分的事儿了。
公孙赞被耍了,那他哪儿干啊,立刻纠集幽州兵,讨伐袁绍。前面提过,幽州兵是相当凶猛善战的,而且公孙赞还训练了精锐的骑兵,都骑白马,人称公孙赞“白马将军”。特别的厉害,公孙赞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敌人一看到白马来了,就立刻逃跑。袁绍当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胜利,一次战役中,被公孙赞逼迫的逃到土墙里蹲坑。袁绍也实在给气的不行了,豁出去了,从坑里跳出来把帽子往地上一扔,破口大骂“我今天不抓住这小子,我就不是人!”结果两个人拉拉扯扯在北方打了好几年,后来袁绍逐渐占据了上风,把公孙赞给灭了。
袁绍的实力一直很一般,得到幽州以后,他的军力成倍的增长,这个时候才成为了诸侯之冠。
对抗当量8.5
NO9 司马懿VS诸葛亮
这两个人是真正的对手,诸葛亮谋略为一代之冠,可是到了司马懿这里偏偏壮志难酬;司马懿呢?百战百胜,偏偏到了诸葛亮这里就变成了缩头乌龟。司马懿在西线对抗诸葛亮时候的窝囊样儿手下的大将都看不顺眼,埋怨司马懿不打仗,自己立不了功,耽误前程,为了这个事儿还差点哗变。最后司马懿被逼迫的实在没法子,只好给皇帝写信,请求皇帝帮他唱双簧,才总算弹压下去。诸葛亮听了这个事儿笑着对姜维说“司马懿要是能搞定我的话,怎么会出这种主意,他这也是被逼得没办法。”
后来在《晋书。宣帝记》里,唐太宗李世民都忍不住写了段评论(《晋书》是唐朝时候唐太宗组织编写的。)“我一直搞不明白司马懿这个人,他在讨伐辽东公孙渊的时候,那谋略,那筹划,简直跟孙子吴起差不多,多么英明啊。可是一到了西线对抗诸葛亮,为什么变的那么怯懦和胆小呢?自古以来关西就盛产强劲的士兵和精良的战马,而且司马懿手里还有训练多年的幽州精锐,都是打老了仗的兵油子。纠集全天下的粮饷,战斗力绝对要超过远来疲惫的蜀军,可是司马懿惧怕诸葛亮的威名,太谨慎小心了,从这点上,我就认为他不能算是个良将。”李世民可以说是懂得兵法的专业人士,他的评论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那只能解释为司马懿太惧怕诸葛亮了。
更加神妙的是,两个人虽然是敌人,却保持着一种不错的私交!还经常通信呢,《三国志。黄权传》里这样写黄权投奔了魏国(夷陵之战时负责保护刘备侧翼,刘备战败后路被陆逊卡断,只好投降了魏。),司马懿很佩服他的气宇,写信给诸葛亮说“先生啊,你不知道,黄权这个人真是个痛快人,跟他交往,你不知不觉就会被他的风采迷倒呢。”两个战场上斗红了眼睛的公鸡,居然有闲心写信来评论这么个小人物,让人感动之余还真觉得有那么点儿好玩儿。
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巡视他的营寨,说出了当时人们对于诸葛亮最高的评价“天下奇才!”这话出于司马懿之口再正常不过,他有切身的体会,最有發言权了。
对抗当量9.5
NO10刘备VS曹操
完全没的说,没有这两个人就没有三国的历史。当然有人要问“孙权呢?”孙权不算,如果不是刘备派诸葛亮一个劲儿的挑唆孙权联合自己对抗曹操,那有没有赤壁之战还两说着呢。而且赤壁之战刘备也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有的史书甚至提到赤壁之战的时候根本不说孙权的抵抗。比如《三国志。武帝记》里边就这样写“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提都不提周渔的名字。
曹操对刘备的痛恨是非常深的,他对孙权都没有那么恨,还曾经赞赏的夸奖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三国志。某人》里说到某人(绝对有这个人,让我忘记了)跟刘备有旧交情,当时有传言说刘备死了,大臣们都跑到曹操那里去庆贺,只有某人没有去。一听说传言刘备死了,曹操就开宴席庆祝,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曹操是多么的嫉恨刘备。
刘备也很讨厌曹操,有一次对庞统说“我什么事儿都和曹操对着干,他急噪,我缓慢;他刑法严峻,我待人宽厚;他多疑,我信任下属。这些方面我都不和他学,我就能够成事。”
后人为这个还写了首诗——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对抗当量10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靠谱的公众号,请直接扫描上方公众号关注之后,发送想要索取的资源名即可!
下一篇 :揭秘美国史上第一位华裔将军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