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小说歪曲的名人 高俅秦桧都是好人
在中国小说的流传度往往是要高于正史的,比如说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要比看过《三国志》的人多,那么就造成了不少在历史上为各朝历代做出了贡献的名人被众人所误解,留下了遗臭万年的骂名。
一、苏定方被《隋唐演义》曲解了N年
苏定方是千古名将,《隋唐演义》却颠倒黑白,把他设为反角,相继杀害罗成父子,而且苏罗两家苦大仇深,恩怨纠葛了几世。其实,苏定方不论武功、战绩、品行,均远胜于“隋唐十八条好汉”,东征西讨,是一位外战英雄。
贞观四年,听命于兵部尚书李靖,长途奔袭东突厥,大获全胜;公元657年,苏定方成为伊丽道行军总管,“攒槊外向”,杀得西突厥一败涂地;显庆四年,西域思结部酋长都曼胁迫疏勒、硃俱般、葱岭三国反叛大唐,苏定方奉为安抚大使,长途奔袭都曼驻地,“葱岭以西悉定”;显庆五年,苏定方被任命为熊津道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余人攻下百济,并入了大唐版图。苏定方病死后,高宗下诏赠为幽州都督,后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苏定方榜上有名,“所食实封,并依旧给”,显示了官方对苏定方的一贯看法和评价。
二、“一球成名”的没有那么可恶
说到高俅,就得说《水浒》。没有高俅发迹,就不会有水浒之乱。说到高俅,就不得不说宋徽宗。赵佶身为国君,却沉溺书画而不问朝政。高俅不学无术,却成为一殿之帅,荒唐可笑。看过《水浒》之人,对高俅很有意见,简直达到仇恨程度。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把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时时出奸计与梁山好汉作对,最后还陷害宋江等人。一朝得势,倒行逆施,让人饮其血、啖其肉、寝其皮,都不足以解其恨。
史书记载,高俅原是苏轼小史,为人乖巧,精通刀笔,也就是小秘书一类角色。苏轼乃一代文豪,能给他当秘书之人,至少文学功夫应该不差。古文献说他“能笔札”,想是不假。《宋史》并没有为高俅立传。从他所任太尉等重要职务来推测,高俅纵使是个弄臣,至少也不是劣迹昭著之辈。从历史文献来看,几乎没有高俅做恶之证,这就让人想到高俅在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不尽相同,应该是大异其趣,不能作为历史来看待。
三、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秦桧
提起秦桧这个名字,人们想到最多的词一定是奸臣、卖国贼,残害忠良的小人,应是归于《说岳全传》的功劳。然而,历史定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秦桧其实一直被历史曲解和冤枉了。
行军打仗不是说书唱戏,是要用实力说话的。秦桧成为卖国贼,主要是他力主与金议和。从当时形势来看,南宋并没有收复北方领土的实力,金国也没有尽占江南的野心,和议应该是双方最佳的选择,力主议和应该是适应当时形势的一种明智之举。据《二十四史札记》记载,秦桧在反对议和36人之中,而且金人欲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时,秦桧坚决反对,并“进状争之”,足以看出秦桧对大宋皇帝的忠心。《金书》记载,岳飞战功也仅郾城一役而已,其余均属演义。既然一定要树立岳飞的形象,那么就只有极尽所能的贬低秦桧了。既然一定要和议,那么兵权就必须收回,否则就会生出祸端。岳飞不想放下兵权,被杀也在情理之中。
四、《杨家将演义》害苦了潘美
由于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实在太广,国人凭着一己是非好恶,塑造了一个杨家的英雄群像,潘仁美留给大家的却是一个大奸臣的形象。
在历代帝王庙初建时,配享北宋皇帝的功臣有两位,一位是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一位是潘美。潘美是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的原型,秦腔戏剧故事中的潘仁美是个大奸臣,而历史上的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说来这也是一个历史“冤案”了。血战金沙滩,杨业孤军深入,潘美未发救兵,结果兵败自尽。宋廷给潘美贬官三级,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宋史·杨业传》)。戏剧多以此演绎,把潘美做了过分丑化。欺君罔上,迫害忠良,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在秦腔剧中,那就是一个“戏说”。传说也好,戏说也罢,毕竟不同于历史,我们应当尊重潘美。杨业生得平凡,死得伟大,人气死后却达到了最高点,成为民间讴歌的对象。而大宋王朝的开国元勋潘美却阴差阳错地被推上了被告席,成为陷害杨业的小人。
五、《三国演义》歪曲了曹操
一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把他当作奸臣的代表。但艺术形象与历史真实并不是一回事,需要区分开来。
在小说之中,曹操阴险狡诈,堪称三国第一杀人狂。除镇压黄巾,屠城杀降外,还对人才进行迫害,诛杀孔融、杨修、华佗等人,加上他“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夸大了他奸诈狡猾的一面。真实的曹操精通兵法,尤其在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倡导“唯才是举”;曹操喜欢文学,不少名篇传留至今。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
六、《包青天》让庞籍蒙冤
一些以北宋宫廷斗争为题材的戏剧、文学等作品,尤其在《包青天》中,都有一位“庞太师”作为包拯的对立面出现。在朝中一手遮天,欺压朝臣,败坏朝纲,皇帝也要礼让三分。
事实上,庞籍曾出任宰相,执法如山,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是一位清官,被誉为“天子御史”。他不仅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而且是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从历史事迹来看,庞籍怎么都不像那个老奸巨滑靠着女儿往上爬的奸臣,而是一个忠臣。可以说,包拯根本无法与庞籍相提并论,任开封知府只有几年,后一直任监察御史,到快退休时才封了个副宰相衔,可以说是一生不得重用。然而,庞籍莫名其妙的就背上了奸臣的罪名,真是冤枉透了
七、陈世美不是负心郎
《铡美案》,一段流传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剧目。在该剧中,陈世美欺君罔上,抛父弃母,杀妻灭子,最终为正义的化身包拯所正法,永远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陈世美成了一个符号,他代表了薄幸负心之人。毫无疑问,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与忠贞不移的秦香莲几乎已经成了国人爱情生活的参照与是非标准。只是现在人们发现,《铡美案》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却无其事。陈世美的原型就是陈熟美,他既没当过驸马,也没杀妻灭子,而且为官清廉,何况陈世美是明末清初人,又如何让宋代的包拯给铡?我们无需为陈世美翻案,因为它只不过是虚构的人物而已,因为陈熟美一生磊落,无案可翻。
八、周瑜比诸葛亮更具将才
千百年来,周瑜几乎成了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的典型。翻阅史书,情况大相径庭。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不跟他一般计较。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超男”诸葛亮,只能对不起“帅才”周瑜了。三气周瑜纯属捏造,周瑜和诸葛亮毫无过节,更不用说水火不相容。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心胸宽广气度过人,才华卓越,而诸葛亮在正史上其实只是管管内政后勤,三国演义吹嘘的胜仗90%以上都是虚构或把别人的胜仗算到他头上,比如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等,真正他自己打的只有五次北伐,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因此,毛泽东,朱德,粟裕等伟大军事家都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用人评价很低,而朱德更是直接批评诸葛亮妒贤嫉能,心胸狭窄,帅才有限并且度量不宽。
九、隋炀帝其实功过相抵
一部《说唐全传》,铁案如山,将隋炀帝推上了“断头台”,伴随着亡隋败迹,成了国人公认的最坏皇帝。殊不知隋炀帝天赋甚高,胸襟抱负不凡,也带有创造性格。这些长处,虽批判他的人也无法否认。
事实并非如此,隋炀帝其实文治武功,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试问有几个皇帝做得到?人们只记得隋炀帝三游江南,可是有几个人记得,那四千里大运河为中国的繁荣稳定,竟是做了多大贡献!这不啻于只因末行没写好,就完全否定了一本煌煌巨著。 “尽道隋忘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我所以认定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重新研究隋炀帝,应当还他一个公道。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靠谱的公众号,请直接扫描上方公众号关注之后,发送想要索取的资源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