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毕方鸟的探究 和现代鸟类那些类似?
山海经 西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e)火。”
直译: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鹤,但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巴,名称是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怪火。
毕方鸟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常常被看作是火灾之兆。它不吃谷物,却吞吃火焰,是火之精灵,也是木之精灵。西山经里描述的“见则其邑有譌火”(“譌”通“讹”)就是指它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怪火发作。
据传说,毕方喷吐的火还帮助黄帝打赢了与蚩尤的惊天战争。后来,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时,由蛟龙牵引战车,毕方就侍立在战车旁边。
现实世界里,确实有食火鸟存在,但仅仅限于啄食快要熄灭的炭火,要让它喷出火来恐怕还真是办不到。对于毕方鸟的描述,除了最后这句莫名其妙,其他特点看起来还比较正常。
那就我们来挨个分析分析。长得像鹤的鸟类不少,从大类上说主要是鹳、鹮、鹭等。它们都具有长嘴长脚的特点,而且大都是在水边生活。我们可以拿丹顶鹤与几种典型的鹳类禽鸟来比较。
丹顶鹤
黄嘴鹮鹳
大秃鹳
朱鹮
但鹳和鹮都各有一个关键特征,导致“毕方”不可能是它们中的一种。首先来说鹳,据百度百科描述:“鹳无鸣管,所以不发声或几乎不发声,但有些种在兴奋时击嘴作声。”鸣管就是鸟类的发声器官,因此,鹳是不可能鸣叫的,也不会因叫声而得名。因此毕方不属于鹳。
接下来再看鹮,细心的人应该已经注意到了,鹮类的喙部虽然很长,但却是向下弯曲的,具有一定的弧度,而鹤、鹭、鹳等的喙部都比较直。因此,毕方也不属于鹮。
那么鹭鸟中是否有毕方的踪迹呢?还是让我们从特征入手。西山经里描述毕方为“一足”、“赤文”、“青质”、“白喙”、“其名自叫”。“一足”正是这种大型水鸟的特点,它们在站立时,有时会把一只脚缩回身体下边休息,仅用另一只脚作为支撑。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同时符合红色花纹、深蓝色羽毛,白色喙部的鹭鸶却没有头绪。
然而,突破口来自于最后一个看似很离奇的特点:“见则其邑有讹火”。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存在“青鹭火”这样一种现象。顾名思义,青鹭火就是夜间围绕在苍鹭身上类似火焰一般的蓝光,据说在不下雨的晚上才能看到。古代的人们对这种现象非常不解,觉得神秘异常,就说这种蓝光是一种蓝色火焰,甚至有传说是苍鹭口中喷出的火焰。
科学家的解释是:“因为苍鹭是在湖边捉鱼的鸟类,所以身上往往会粘有鱼磷成分的物质和一些细菌,而这些物质蹭到就像地面洒上油会反光一样,经过夜晚月光的照射,所以显得更为明显耀眼。”
奇怪的是,这样的说法只是存在于日本,大部分记载于江户时代,如《今昔画图续百鬼》、《绘本百物语》、《变化物春游》等典籍中。这样的诡异现象,就连我国的民间传说中也没有什么记载,至于对这一现象的权威科学解释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把这种现象看做与萤火虫类似的荧光反应也还算合理,荧光毕竟是冷光光源,真要是浑身着火的鸟,羽毛烧完了不算,估计鸟本身也就被烤熟了。
《今昔画图续百鬼》中的“青鹭火”
《绘本百物语》中的“五位光”
苍鹭身披苍灰色羽毛,喙部黄色(勉强接近白色),除了最关键的红色斑纹外,应该算是最接近毕方的鸟类。
苍鹭
据维基百科所说,所谓的“青鹭火”所指的并不是苍鹭,而是夜鹭。夜鹭的形貌跟西山经中所描述的差别就更大了,不仅体型比鹤要粗短,而且喙部是黑色的,更没有红色的条纹。所以,毕方也不会是夜鹭。
夜鹭
也许黄帝拿“毕方”的怪火来吓唬敌人之后,为了不让敌人识破这种计策,就下令在中华大陆上灭绝了这种可怜的鸟。而这种鸟的近亲在远在东洋的日本却一直生存了下来,成为了仅有的传承血脉。哈,以上仅是瞎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靠谱的公众号,请直接扫描上方公众号关注之后,发送想要索取的资源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