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奇闻怪事 合集 2018-02-23 16:54:35

好剧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人民的名义》《白鹿原》《情满四合院》接连火爆荧屏之后,又来了《急诊科医生》,这部由郑晓龙、刘雪松执导,张嘉译、王珞丹、江珊、柯蓝领衔主演的医疗情感剧在北京、东方两大卫视,以及优酷、腾讯、爱奇艺、搜狐等网络平台播出后,凭着精良的制作,以及对急诊科医生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深度演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平均收视率稳居卫视同时段首位,又一次把医疗行业剧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郑晓龙导演偏爱医疗题材,在国内影视圈是一段佳话了,早在2001年,他执导的《永不放弃》就把镜头对准急诊科,把医生们争分夺秒与死神作战的工作场景,以及治病救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搬上荧屏,获得业内的一致盛赞,为后来的国产医疗剧拉高了标准。

此次,郑晓龙再次操刀医疗剧,可谓是厚积薄发势在必得,正如他所说,《急诊科医生》考虑更多的不是生存,而是生活层面的内容。 本剧和以往医疗剧的最大区别,就是跳脱出生存层面的局限性,站在生活的角度,重新梳理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多维关系。

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医生是人,不是神,急诊科里没有童话

全世界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能遇到药到病除、救世济人的神医,在以往的医疗剧中,也确实塑造过一些伟光正的医生形象,但是在现实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医生不是神,只是普通人。

《急诊科医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性格饱满的医生形象。张嘉译饰演的主任医师何建一医术高明,是医院里最好的外科手术大拿,受弟子和同事们尊敬;王珞丹饰演的江晓琪是美国毕业归来的急诊医学博士,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江珊饰演的副主任医师刘慧敏同样医术高超,对工作尽心尽责。

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按照一般影视剧的套路,接下来就是他们大显身手了,可是本剧偏偏不按照套路出牌,把“神”变回了普通人,何建一在危急关头判断失误,阻止警察击毙持刀的精神病人,导致同事命丧刀下,从此对自我产生了怀疑,留下手抖的隐患,江晓琪刚进入急诊科的时候阳光自信,还组织同事捐款做基金帮助无钱看病的患者,但是不久之后,因为经常眼睁睁的看着重患在急救台上失去生命,她感到深深的自责和痛苦。

在江晓琪陷入痛苦时,何建一说了一番话,道出急诊科医生的本质,他说: “你是人,不是神,你就是一个医生而已,不解决这个心理问题,你就当不好一个急诊科医生。”

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是的,急诊科里每天迎来送往,有人被治愈,有人会死去,医生也是人,不能违背科学和自然的规律,也会有情感的波动,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冷静和客观,何建一在上手术台之前对孕妇说了一句鼓励安慰的话:“我保你母子平安”,江晓琪把偷自己包的小偷送到医院,还出钱给治病。他们在患者面前,首先是有感情的人,然后才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这是本剧的成功之处,正是这群不完美的医生,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忧愁的医生,反而给观众传递出更多的能量。

一个患者一个故事,小窗口看人生百味

和固定班底的医生相比,剧中塑造了数量更多的患者形象,剧中大概每集都会出现新的患者和病例,通过他们的故事,打开他们的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并由此折射出种种离奇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急诊科不仅是一个部门或单位,更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现实矛盾和冲突得到了集中体现。

对于活在当下的芸芸众生来说,去医院看病就和衣食住行上街买菜一样,是生活不可回绝的一部分,所以说,一个人的病不仅仅是病,更是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综合体现。以往的医疗剧,往往把视野局限在医生与病魔的交锋,忽略病情背后的人和事,《急诊科医生》却没有选择性失明。

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剧集从一开始,就通过一连串的病例向现实发问。混迹在小偷团伙中的少年在逃跑时糖尿病并发症发作晕倒,通过他的故事提出未成年犯罪问题;受伤农民工要被截肢,体现了低收入者的安全、工伤和医疗保障问题;孕妇在生产发生危险时,婆婆竟然要求医生舍大保小,惊现了迂腐的性别歧视和家庭矛盾,还有被遗弃在卫生间的婴儿,因为“僵尸美容”得了急性肾衰竭的新娘,在缉捕过程中受伤的警察和人贩,每个患者的故事都有独特性,都有耐人寻味的思考空间。

他们都是患者,却又不仅仅是患者,他们都是现实的一分子,以自己的人生演绎着现实中的种种疑难杂症,身体的病能治,可是现实的病,需要各行各业去慢慢改善。

除了这些比较犀利的情节,剧中也有很多轻松幽默的情节,比如说江晓琪的朋友好奇心作祟,把灯泡放进嘴里,引发了一场闹剧,医院的志愿者会和刁蛮无理的家属无伤大雅的斗斗嘴。正是这些不同风格的事例轮番上演,使《急诊科医生》从头至尾保持着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

换位思考医患关系,拉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患者的心理是复杂的,在希望与绝望、生存与死亡的十字路口上,有些人选择了勇敢,有些人选择胆怯,而医生这时候要做的,不仅仅是治好他们的病,也要产生精神层面的互动,给他们注入对生活的信念和希望。

在新近播出的剧集中,一位患者有精神病史,他反复对家人和医生说,自己的脸被人偷偷换了,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不可思议,只是出于礼貌的给他解释,只有江晓琪和何建一根据他的描述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他是因为脑部长了瘤子影响了感官。一个很简单的病例,因为患者的精神病史被产生偏见,险些延误诊治,患者在得知检查结果后痛哭失声,因为眼前的医生不仅是在为他治病,也以信任和尊重,让他得到了久违的感动。

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还有一场戏,何建一亲身躺到手术台上,理解到患者把生命交给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害怕,江晓琪评价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病人躺在医生面前,医生却只看到病,没看到人。剧中的人物,无论是医生、患者还是家属,都不是简单的救治关系。包括何建一和江晓琪的心理关系其实是在不断的互相转换,两个人互为病人,也互为医生,互相诊治和激励,为对方化解内心的痛苦和自责。

《急诊科医生》运用这样的情节,两位医生的换位思考,拉近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同理,如果每一位患者和家属也能换位思考,从医生的角度去相互理解,世界上也许就不再有医患矛盾了。

年度行业剧标杆,专业性达到三甲标准

和《永不放弃》的时代相比,现在的社会环境与医疗条件有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剧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水涨船高,给医疗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郑晓龙导演也以更加成熟且富有深度的《急诊科医生》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部分来看,《急诊科医生》除了戏剧上有了更高的视野,在技术上也更加成熟,制作标准迈开大步往前走,创作团队放开了手脚,搭建了一千多平米的医院场景,满足了大多数场景的拍摄需求,在手术室、急救室等需要昂贵器材配合的场景,则通过置景与医院实景结合的方式搭配拍摄,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从专业性和人文性来看,《急诊科医生》堪称“三甲”医疗剧

拍摄过程中,协和医院的多位专家作为作品的行业指导,不仅保证了病例和医疗方式、设备和药品的专业性,更是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一位剧中的演员在荧屏上有专业的表现,大到急救的流程和方法,药品的使用,小到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微若不见的小动作,都要保证和专业医生没有区别,这样的细节控创作,能够经得起最挑剔的眼光。

如果用医院的标准来评比,《急诊科医生》无疑是一部三甲级的医疗行业剧,给观众带来最专业和贴心的体验,相信随着剧集的继续热播,后面的剧情中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靠谱的公众号,请直接扫描上方公众号关注之后,发送想要索取的资源名即可!